新盛公司在线客服微信1145144946中国人民银行于6月13日发布的数据揭示,5月份金融总量呈现合理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行业专家指出,金融数据与实体经济运行状况相匹配,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广义货币(M2)的增长速度均超过名义GDP增速。
专家们认为,货币、财政、产业等宏观政策的提前发力、积极作为以及协同效应,推动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向好。预计未来金融总量的增长将保持平稳。
**政府债券推动社融快速增长**
截至2025年前五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达到18.63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出3.83万亿元。
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迅速。得益于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拉动,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2.29万亿元,同比增加2247亿元。
专家指出,政府债券是推动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今年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提前,一季度净融资规模超过3.8万亿元,同比增长2.5万亿元,特别是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较多。进入二季度,特别国债发行启动,政府债券净融资进度进一步加快。同时,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也加快,共同推动了5月政府债券融资的快速增长。
**企业债券融资亦有所增加**
自二季度以来,企业发债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5月5年期AAA级企业债到期收益率平均为1.97%,较4月进一步下降。在低利率环境下,企业加大债券融资力度,有助于降低整体融资成本。
从社会融资规模的构成来看,债券融资的占比上升,贷款占比下降。这反映了融资结构的变化,也是我国直接融资加快发展的体现。
**存款增加,M1增速上升**
截至5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7.9%,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2.3%。
专家表示,M1增速的上升较为显著。与银行账户中的定期存款相比,M1包括活期存款等,是支付交易较为便利的“活钱”。5月份,这部分“活钱”的增速明显加快,显示出近期发布的金融支持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投资、消费等经济活动有所回暖。在头五个月,人民币存款总量上升至14.73万亿元。行业内的专家指出,自4月份起,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以及一系列金融政策的推出,提升了市场预期,股票市场亦有所回升。部分原本投资于债券的理财资管产品开始转向居民存款以及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从而带动了存款的显著增加。
专家进一步指出,如果将银行表内存款与表外理财合并计算,整体存款增速仍然保持在8%左右,这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
从信贷角度来看,前五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0.68万亿元。专家表示,贷款增长保持稳定。近期,债券对贷款的替代作用显著,即便如此,贷款增速依然维持在8%左右。5月份的降息政策有助于推动贷款需求的增长。银行客户经理反映,央行降低政策利率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企业贷款成本降低,提款意愿增强。
个人贷款市场有所复苏,部分银行报告称,随着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量有所增加。企业贷款稳步增长,但债券融资对信贷的替代效应日益明显。专家指出,一些趋势性和制度性因素正在影响企业的融资选择。近年来,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了企业发债渠道的畅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科创企业的债券融资呈现积极变化。随着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措施的实施,企业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融资将更加便利。
贷款利率维持在历史低点。央行数据显示,5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2%,较上年同期低约5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较上年同期低约55个基点。
专家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6月份经济活动通常较为活跃,融资需求相应增加。同时,我国经济的韧性持续显现,为金融总量的合理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