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内7家A股企业转战H股,融资总额突破660亿!赴港上市热潮持续,本月再有11家企业即将启程**
发布时间:2025-06-27

新盛公司客服经理1145144946威自6月25日起,蓝色光标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并同步公布H股招股说明书。该公司于6月6日首次宣布赴港上市计划,仅隔不到20天便递交申请,这一速度反映出近期A股企业赴港上市的强烈意愿。

6月份,香港IPO市场依然活跃,12只新股接连登陆港交所,其中包括海天味业、三花智控、曹操出行、周六福等知名内地企业。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26日,今年已有7家A股企业成功登陆港股,这一数字超过了过去9年每年赴港上市的A股企业总数。

除了香港市场的吸引力,内地政策的支持也是关键因素。202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首次发布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2024年4月,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明确提出“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中信建投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张玉龙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关键年,对外开放是其中重要方向,在资本市场上的体现即为支持内地企业赴香港上市。这一过程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帮助内地企业按照香港和国际会计准则展示自身;其次,在香港市场筹集的资金将对企业向东南亚、拉美、非洲等地的全球化布局提供巨大助力。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7家A股企业赴港上市,募资总额超过660亿港元。这些企业包括赤峰黄金、钧达股份、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吉宏股份、海天味业、三花智控,涵盖了动力电池、生物医药、调味品等行业的龙头企业。

根据最终配发情况统计,上述7家A股企业在港上市的募资总额超过660亿港元。其中,宁德时代募资总额达到356.57亿港元,位居首位,也是今年港股最大的IPO;海天味业、恒瑞医药、三花智控等3家企业的募资额也均在90亿港元以上。

从各家公司披露的招股书来看,A股企业赴港上市受到了国际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三花智控最新公告显示,公司吸引了18位基石投资者参与,共计分配1.95亿股H股,占比达47.22%。这些投资者包括知名国际投行、多国资管机构以及中资私募、银行系资管和保险公司,例如摩根士丹利国际、新加坡政府投资GIC、景林资产、韩国大宇未来资产、工银理财、中邮理财和泰康人寿等。

同时,海天味业吸纳了8名基石投资者,认购比例达到46.08%,其中高瓴资本旗下的HHLRA认购了7563.56万股,占比27.11%;恒瑞医药则引入了7名基石投资者,认购比例41.77%,新加坡政府投资GIC认购了4715.08万股,占比21.00%。

在此之前,宁德时代吸引了23名基石投资者,包括中石化香港、科特威投资局KIA、瑞银资管、加拿大皇家银行、中国太保、中邮理财、泰康人寿和博裕资本旗下的Abstract Enigma等,认购比例高达57.13%,在7家“A+H”股企业中数量和比例均居首位。

从上市首日表现来看,7家企业中,除三花智控股价微跌0.13%外,其余6家企业表现良好,其中吉宏股份首日涨幅达39.06%,恒瑞医药和宁德时代分别上涨25.20%和16.43%。

然而,上市至今,部分企业股价已回吐此前涨幅。截至6月26日,恒瑞医药较发行价涨幅仅为0.82%,海天味业较发行价下跌3.97%,钧达股份跌幅达22.93%。

一位内地私募机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行业龙头并非企业登陆港股的必然条件,港股市场不设涨跌幅限制,投资者会进行更深入的调研。只有公司坚持规范的内部治理、生产优质产品、讲述好投资故事,才能更受国际投资者青睐。

6月份,11家A股企业宣布赴港上市计划,其中蓝色光标进程最快。除上述7家已上市企业外,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6月份还有11家A股企业宣布将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包括三达膜、亿纬锂能、蓝色光标、埃斯顿、石头科技、酷特智能、拉卡拉、潮宏基、山金国际、卧龙电驱和大金重工。其中,拉卡拉、石头科技和蓝色光标的赴港上市进程备受关注。目前,一些企业因需等待董事会批准而暂时无法启动港股上市前期准备工作,而已经获得授权的企业,其上市事宜的详细提案还需提交给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进行审议,并需通过证监会、港交所、香港证监会等机构的备案与批准。

在上述11家企业中,蓝色光标的上市进程最为迅速。6月6日,蓝色光标宣布其赴港上市计划,公司董事会已通过港股上市议案及方案,仅20天内便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根据蓝色光标6月25日提交的招股书,该公司的H股IPO项目的联合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国泰君安国际和华兴资本,但关于H股的发行股份数量、发行价格及募资总额等信息尚未公开。

另外,拉卡拉于6月16日公布,关于H股上市,公司正在与中介机构协商,具体细节尚未确定。待方案确定后,还需经过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以及央行批准、证监会备案和香港联交所等机构的审核。

随着香港交易所25周年庆典的举行,港交所透露自年初至6月20日,共完成31宗IPO项目,集资额超过884亿港元,全球新股集资额排名第一。港交所主席唐家成表示,这标志着香港金融业界25年来的辉煌成就,推动香港市场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市场。

据Wind数据,截至6月26日,今年港股市场已有40只新股上市,而去年全年为70只。瑞恩资本统计显示,2024年港股市场新股募集资金总额为874.78亿港元,今年上半年募资总额已超过去年全年。

一位A股科技企业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于内地企业来说,港股市场是境外融资的最佳窗口,有影响力的品牌也会寻求在港股市场实现资产重估。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A+H”市场正热度升温,内地也在积极推进“H+A”的进程。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提出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符合政策规定的情况下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张玉龙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经过过去三年的调整,A股市场正推动内地优秀企业赴港上市,这一举措有助于填补外资撤离后留下的空缺。此外,一些在香港上市的高品质企业,实际上也是源自内地,在经过长期培育后,它们也满足了内地上市的要求。深交所和上交所推动企业构建“H+A”架构,彰显了香港与内地市场双向、深入的开放态势,这也是未来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旋律。

今年5月,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全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以及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他提到,将稳步推进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支持在香港推出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产品等合作措施。

吴清还提到,将加强双边和多边跨境监管合作,坚持遵循规律和规则,努力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环境。此外,将进一步强化证券和审计监管合作,保护企业在境外市场的合法权益,并为“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创造条件,同时确保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妥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