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电诈陷阱!多名未成年学生误入歧途,成为诈骗“传声筒”
发布时间:2025-07-12

新盛公司客服经理电话19728795768同步威随着暑假的来临,众多学生期望通过兼职来充实自己并赚取零花钱,然而他们却不幸成为了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目标。据北京市反诈中心透露,近期已有多名未成年学生被诱骗发送诈骗引流短信,这些学生来自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年龄最小为11岁,最大为17岁。此类案件正呈扩散之势,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轻松赚钱”的表象下隐藏着陷阱

学生不慎沦为诈骗“传声筒”

14岁的中学生小雨(化名)就是受害者之一。在假期期间,他在QQ上被一名陌生人添加为好友,对方声称急需线上客服助理,工作内容仅仅是群发短信,承诺“发一条短信赚1元,熟练后日结150元,当天到账”。高额的回报让小雨心动,他按照对方提供的视频教程,使用自己和父母的手机号向指定号码群发了诈骗短信。

发送了几十条短信后,小雨开始感到不安,意识到可能涉及骗局,于是立即停止了操作。但像小雨这样的案例并非孤例,许多学生因缺乏经验,在“轻松赚钱”的诱惑下,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诈骗分子的帮凶。

骗子手法不断翻新

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反诈民警指出,骗子通常通过QQ、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兼职信息,或在各种兼职群中寻找目标,以“低门槛、高回报”为诱饵,诱使学生群发诈骗短信。这些短信通常以“快递到件”“订单异常”等理由,诱导收件人回拨诈骗电话,从而实施精准诈骗。

警方强调,学生参与这类“兼职”不仅可能导致个人电话卡被限制使用或注册,更严重的是已涉嫌违法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个人电话卡、银行账号实行实名制管理,滥用这些工具协助诈骗将承担法律责任,从受害者到帮凶往往只是一步之遥。

多方联动加强防范

共筑学生暑期安全防线

针对暑期学生兼职诈骗的高发情况,北京警方反诈部门发出紧急警告:

暑假期间安全至关重要,家庭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反诈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法治观,共同构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坚实防线。